看影集學英文,到底是在學什麼?

歲末年終和新年新希望的網路會話班優惠活動

此網站停止更新,未來所有新文章和教學影片都會張貼到新網站 上課囉 。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看影集學英文,這六個字不是我發明的,它們存在好久了,我都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聽過這個說法。看影集,絕對是很多英文好的人愛做的事之一,於是慢慢地便愈來愈多人把「看影集學英文」掛在嘴邊,可是,到底是怎麼學?學什麼?曾經就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就是英文不夠好,根本聽不懂影集裡的人在說什麼,那她是要怎麼學英文?根本天方夜談啊!

 

  • 為什麼是看「影集」,而不是看電影?

英美加的影集大都是40多分鐘一集,有些甚至20幾分鐘就一集的,所以在時間上不會有負擔,有些人喜歡一集反覆看個四、五遍,有些人只看兩遍,無論看幾遍,影集的小巧就很適合這樣操作。你想想看,看兩遍玩命關頭就要花你三小時,而這三小時我卻可以看7集的再造淑女 (Selfie)。

以Ying來說,我很念舊,看過的影集中,如果是我真的很喜歡的,假日時很常一次就來個懷舊之旅,一次看完一季。有習慣追影集的同學就會知道,一部影集看久了,會產生一種情感,時不時你就會想和它敘舊一下。有些追了5季以上的影集,基本上已經是陪著你長大或變老的朋友了。 但是電影就沒辦法這樣跑,你會一次看把哈利波特八集看完嗎?不會,也辦不到吧?因為那樣有夠累的。

影集的設定有兩種。

單元式:主要角色固定,有一條主軸,在故事的主線上,通常一集只說一個事件,也可能某一集與另一集之間的事件有所連貫,但原則上都可以隨便從任何一季的任何一集開始看,完全不會影響理解。比方說,Criminal Minds, CSI, Dexter, Scorpion, Madam Secretary, Forever等等。

連貫式:主要角色固定,有主軸,而整季(5-20集不等)都延著故事的主軸進行,屬於連續劇的形式,少看一集可能就少掉很多資訊,所以一定要從頭開始看,比方說:Gossip Girls, The Killing, House of Cards, Silk, Suits等等。

但不管是哪一種,每一部影集裡面角色的互動都比電影來得多、來得頻繁。影集不會有電影裡大量出現的長鏡頭,因為篇幅有限,沒有時間給導演玩一鏡到底之類的手法,所以導演不可能一拍山水就拍個20秒給你看;影集裡面的人只要碰面了就開始對話,這就是我們要的

 

  • 那到底要學什麼?

看影集,是為了生成「英文腦」;透過影集來擴大你的「情境資料庫」。

各位想得起來自己是怎麼學會中文的?想不起來吧?

當我們還是嬰兒時,身邊的大人就不斷地跟我們說話,當時我們什麼都不會,但是不停地聽、看、感受,最後就把一個個情境歸納起來,然後我們就莫名奇妙地學會在特定的情境下說「我不要」,或是「才怪」,或「最好是」。這些有人教嗎?沒有,是大腦自己歸納出來的結果,大腦自己創造了一個情境資料庫。

所以,看影集,是要看裡面的人如何互動?特定的情境下他們怎麼說話?面對一件事情時,如果他們的反應和處理方式跟台灣人不同,是怎麼個不同法?你一直看一直看,就像嬰兒一直聽一直學,你的大腦會因此生出另一個情境資料庫,當這個資料庫變得夠大,你的英文腦就生成了。

在看影集的時候,你要放開心胸,把眼睛和耳朵張開。

聽起來很廢話吼?不不不,許多人以為自己都有做到(啊我眼睛不張開是要看什麼?),但事實上,你可能未必真的做到哦!
我舉一個例子:
螢幕上有兩個男人在對話。
A:That wasn’t my fault.
B:Just……save it. Anything you’re going to say……, I’m not buying it.

好,接下來我們來看中文字幕。
A:那不是我造成的。
B:夠了,別說了。不管你說什麼,我都不會相信。

很多人看到中文字幕後會有類似這種疑問:「怎麼會這樣呢?啊他剛才不是有說save it嗎?那不是存起來的意思嗎?啊那個I’m not buying it不是我不要買的意思嗎?哎喲英文怎麼這麼難啦!!!」
傾向於這種反應的同學,是用「既定印象」來進行學習的,效果當然不好。

而如果你是這種反應:「原來save it是叫人不要再說了的意思哦!……原來I’m not buying it是說我不相信你哦!」
恭喜你,你的腦袋就這樣學會了一種情境。這類非常生活化的用法,就是我們所謂的「道地的英文」;隨著你看的影集愈來愈多,你的情境資料庫愈來愈大,你的英文腦愈來愈成形,當某些情境真實在你面前發生時,你就不會說錯話、用錯詞;當然,如果要快到能夠立即反應,你就需要常常和英文厲害的對象對談,強化你的腦袋在判斷情境以及選擇用語的熟練度。
所以,看影集的時候,你要放開心胸,把眼睛和耳朵張開。

再來,是透過看影集了解外國的文化

我又要舉例了。
台灣人在收到禮物時,先是很開心地說謝謝,然後就會既開心又害羞地把禮物收好,準備回家再打開。但外國人不是這樣的,收到禮物要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這是一種禮貌,如果有卡片或信,除非送禮人說「請等我離開後再看」,不然一樣是會現場打開來閱讀。這就是你平常不會遇到,必須靠旅行或結交外國友人或……看影集來吸收的文化差異。

再舉一例。
當你的外國朋友要去買咖啡,他一定會問你, “Would you like to come along?” 或是 “You need anything?”
這時候如果你不想去或不需要他幫你買任何東西,你要怎麼說?大部份的台灣人會說, “No, thanks.” 這沒有錯,只是不夠道地,而且如果角色互換,你是那個要買咖啡的人,那麼接下來外國友人的回答就會令你很困惑。
像這種時候,什麼都不需要的那個人會回答, “I’m fine.”
驚嚇嗎?你可能會想,「什麼?I’m fine不是要用在人家問How are you的時候嗎?」而事情偏偏就和你以為的不一樣。
I’m fine, 表示I don’t need anything.
這是人家的語言,人家的文化,我們要學習與吸收,就必須打開心胸。

我曾經在某次的TOEIC遇過一個題目,內容是在說某位律師在他的事務所中表現優異屢戰屢勝,因此被選為資深合夥人。這時候,如果你曾經追過Suits(金裝律師),那這一題你就會寫了。Suits完全能讓你學到美國律師事務所的職場文化、美國白領階級之間的爾虞我詐,以及朋友/同事/競爭者之間的人際語言。其實我都會推薦我的多益班學生看Suits,裡面有很多職場情境和用字,對考多益不無幫助,反正看電視很開心又輕鬆,就看嘛!

以上。
眾多英文老師會告訴學生們要多看影集不是沒有道理的。

帶著期待歡喜的心情去追你喜歡的影集吧!不想查單字就不要按暫停,遇到有感覺的句子不妨用心記一下,用你覺得最自在的方式去享受,但是切記:要打開心胸、眼睛,和耳朵,重新當一個嬰兒,用力地生成你的英文腦。

 

還在盲從別人的學習方式嗎? 要學好第二外語, 先找到自己的學習者傾向!

歲末年終和新年新希望的網路會話班優惠活動

此網站停止更新,未來所有新文章和教學影片都會張貼到新網站 上課囉 。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大家好~ 我是台南的Ting老師~

“到底要怎麼學好/教會 第二外語?” 這是每個學生跟老師都想知道的答案. 多少各領域的學者們甚至在許多不同的領域探討, 就是想要找出影響一個學習者表現的金鑰. 我都還記得當初在課堂上跟語言學教授討論這個問題時, 她笑著說, 將來如果你們有誰找到了, 記得回來告訴我.(笑~) 但各位可知道,其實適合某個人的方法不見得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嗎? 就好像食物一樣, 同樣的一道菜, 不見得符合每個人的口味. 學習方式也是一樣的! 所以, 不要再一昧盲從囉! 今天, Ting老師要跟各位介紹一套學習者傾向測驗, 幫助大家找出自己的強項與弱點, 以及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

還記得在我的自我介紹文章中提到的VAK(視覺/聽覺/動態)學習者測驗嗎? 今天要跟各位介紹它的延伸版:VARK (Visual視覺/Aural聽覺/Read&Write讀寫 / Kinesthetic動態) 學習者傾向測試.

VARK學習者傾向測驗是什麼?

這是一個總共16題像是心理測驗的題目. 現在已經有數位版本. 回答完那16個題目之後, 系統就會自動幫各位分析出自己的學習傾向啦. 很妙的是, 這套系統是可以多重選擇的喔(不過要在選項真的不分軒輊的時候再來多選喔!) 如果對某一題很沒有FU, 也可以空白, 但全部至少要答12題才夠數據分析喔!

為什麼要做VARK測試呢?

引述這套系統的發展人 Dr. Neil D. Fleming的話, 對學生而言, “不管學生是想學好外語或其他項目,不要一昧地拷貝他人的方法,而是要找到自己的!” “找到自己的長處去凸顯它!”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這個經驗, 就是看到其他人用某種方法(比方說看電影, 聽歌,作題目..等)好像很有效,但自己卻始終不得要領, 漸漸就開始質疑是否因為自己沒有那個天分. 其實,那可能是,那套方法你不適用! 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並且了解自己的弱項, 才能截長補短!

而對老師而言,因為老師自己也是一位學習者, 也會有自己的學習者傾向, 教法很容易偏向自己成功的學習傾向, 所以Dr. Fleming建議,”了解學生從哪個方向學習, 並且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者傾向的教法以確保每位同學在課堂中會至少有一個適合他們的活動.”

Dr. Fleming也提到, 其實自己的傾向也會反映在用什麼方式跟其他人溝通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傾向, 有很多面象的幫助呢!

作這個測驗大約需要知道的單字

experience 經驗           recommend 建議            appealing 吸引人的

diagram 圖表(用來解說的)        written instruction 書面的說明          bullet point 條列式說明

graph 曲線圖          practice 練習          chart 圖表          demonstration 示範

description 描述          discussion 討論          hangouts 講義          influence 影響

作題目前的叮嚀

這個測試,並沒有標準答案, 也沒有哪種學習傾向優於另一種學習傾向, 單純就是找出自己的方向, 所以各位請誠實地作答每一題. 另外, 這個網站可以把測驗轉換成不同的語言 (沒錯~所以有中文版!) 不過上次我們班同學跟我反映, 中文翻譯翻得很糟, 他們反而看英文字然後聽我解釋還比較清楚! (笑~) 另外, Dr. Fleming也特別提到, VARK只是找到影響學習的其中一個觀點, 但是”學習” 牽連到的層面很多, 包含每個人的動機啦, 動力啦, 等等~ 所以各位應該將這個測驗結果當作一個參考, 但不要受限在測出來的結果.

而且,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 這個測試的結果, 會隨著時間與經驗而改變! 五年前我做VAK測試的結果, 我的動態最高, 視覺低一些, 而聽覺居然不到另外兩個能力的一半! 但一年半前從美國回來後我再測, 三個傾向已經拉到幾乎平高 (肯定是被環境逼到啊! 因為要聽懂教授們在說什麼.). 而最近我再做延伸版的VARK, 聽覺變成全部最高的. (應該是受到我這一年半很大量的教學, 回答問題, 嗯.. 還有看很多沒字幕的電影以保持英文程度 的影響.) 所以這也證明了, 透過環境影響跟自己的努力,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改變滴!

請至VARK網址 找出自己的學習者傾向吧^^

網址請上:

http://vark-learn.com/the-vark-questionnaire/

…………………………………………………………………………………………………………….

大家做完了嗎? 好的~ 假設大家都已經完成啦~ 那麼以下簡單地說明一下~

Visual leaner 視覺學習者

Dr. Fleming其實後來提到, 如果可以重新命名一次的話, 他會把這一大類改成 “Graphic圖表”, 也就是說, Visual 分數比較高的學習者 可以用列大綱, 圖表的方式來做自己的筆記, 並起運用不同顏色的筆, 不同的排版等等 刺激自己視覺來學習. 而此類學習者也會喜歡老師用圖表, 圖示 的方式來教學.

Auditory 聽覺學習者

顧名思義就是此類的學習者最好的吸收方式是藉由聽課, 問問題, 而且自己也要參與跟老師的討論. 所以這類學習者復習的時候, 很適合請另外也是Auditory的學習者來問自己問題, 然後藉由回答對方的方式來達到理解與學習的效果. (也就是說, 如果有辦法解釋給別人聽, 就表示自己真的會了.)  這類學習者通常不會有太多筆記, 所以記得要去跟其他同學借筆記, 然後回來可以用錄音的方式, 錄下自己的”語音筆記”.

Read/Write 讀寫學習者

這類學習者肯定也是很依賴視覺的, 但跟Visual的分別是, R/W 學習者是從紙本 文字當中學習. 所以這類學習者會需要用教科書, 講義, 筆記, 指南 等等這些有文字的教材當中學習.

Kinesthetic 動態學習者

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從做中學”.自己摸過一次才能學會.另外,  老師的親身經歷啦, 或是運用真實的例子啦, 等等~ 這些都可以加深動態學習者的印象從而幫助到動態學習者的理解與吸收.

Multi-Modal 多元學習者

多元學習者就是, 學習者可能有兩個以上不分上下或是不會相差太遠的傾向, 甚至四種傾向都很平均也是有可能的. 多元學習者基本上就是可以適應多一些不同的教法. 比方說, 如果一位學習者的V跟K 都頗高, 那麼當老師拿圖表 還有聊到一些現實生活中實際的例子時, 這位學習者的吸收狀態會是較高的. Dr. Fleming提到, 這類型的學習者當中也會有一些會希望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帶不同的活動,帶給他們多方的刺激. 另外, 多元學習者的學習資源就不只侷限從老師身上來, 他們也會從課堂之外找到資源來學習.

因為每位學習者都是獨特的, 所以當Ting老師在上課的時候, 會盡量四種學習者適用的教學方法都使用到, 讓每位同學在每一次一個鐘頭的課程當中, 能夠多吸收一些. 當然同學們的複習到位與否是非常重要的. 有複習就不會學了新的忘了舊的. 本篇就是在介紹給各位適合自己的自學方式. 希望有幫助到各位啦^^ (影音版催生中~ )

 

 

 

 

 

 

Sometimes you have to move out to move up. 離開原地是為了前進

歲末年終和新年新希望的網路會話班優惠活動

此網站停止更新,未來所有新文章和教學影片都會張貼到新網站 上課囉 。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這句話出自影集CSI Las Vegas, S12E07,Liston推薦Catherine到華盛頓特區新成立的法醫科學委員會,對於待在鑑識組十年卻連小組長都不是的Catherine,這算是高升的好機會。但是Catherine喜歡鑑識組裡一起打拚的同伴,對於突如其來的升遷感到措手不及。於是Liston對她說了這句話。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句話,充滿哲理。

S12E07 (CSI Las Vegas)

(插撥一下:很多人都知道CSI影集有三大城市系列–Miami, New York, Las Vegas. 三者中我唯一偏愛CSI Las Vegas,因為這個系列的每個角色鮮明度最高、科普知識涵蓋面最廣、劇情和台詞最常玩弄黑色幽默。偏偏我完全無法抗拒黑色幽默。)

有時候,心中有一個渴望想要達成,或是明明眼前有個難得的機會降臨,卻因為放不下目前的狀態而舉棋不定。那個「放不下」可能是因為對未來的不安,也可能來自對改變的恐懼。應該滿多人遇過這種情形吧?

我的一位學生其實正面臨類似的困境。

這個學生(以下簡稱F)非常認真工作,責任制的工作量非常繁重,常常下班了也得把工作帶回家,根據她的說法,幾乎每天工時都超過12小時。所以她很想換工作,但是幾乎能準時上下班、又要和她目前薪資差不多的工作都要看英文能力,因此她準備拼多益;去年她抱著先測實力的想法考了一次,拿不到四百分,所以她定下目標:550以上。

當時我在某補習班帶多益課程,F便成為我的學生。一週一次的課程,F常常缺席,因為太忙了。有天她私下聯絡我,希望我們能一對一上課,因為她覺得在課堂上學到很多,但常常缺席影響了效果,透過one on one的彈性,她可以上得比較規律。

課程的一開始很順利,但第二個月開始問題就來了。平常工時很長、週末要陪伴自己的孩子,每天睡不到六小時……,F根本沒有額外的時間複習、吸收;課堂上裝進腦袋裏的,下一堂課就被新知識擠出去;學習,沒有複習就沒有吸收,更遑論進步。又上了一陣子,我們的weekly課程慢慢變成biweekly, 最後變成monthly。雖然她堅持不放棄,但我實在必須坦誠:這樣下去只是浪費錢而已。

於是,我認真地和她討論這個狀況。我問她好幾個問題,希望能幫助她找到跳脫這個困境的盲點,各位可以一起設身處地想想,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1。妳認為換工作對妳是必然的嗎?(是)
2。妳認為多益考好對妳真的會有很大的幫助?(對)
3。那妳覺得現在妳最需要的是?(進修的時間和睡覺)
4。妳有經濟壓力嗎?(不算,我沒有房貸,我先生薪水也算不錯。只是想趁年輕多賺多存一點)
5。那除了沒時間進修和睡覺之外,現在的工作還有什麼缺點嗎?(很操,不是只有時間長,工作份量也很重,因為太累,我的身體其實有一點狀況)

以上括號內是她本人的回答,聽完我只有巨大的問號,真的。如果是各位,會怎麼做呢?

如果是我,既然最棘手的經濟壓力都沒有,那麼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就我所知,與她的工作同性質的機會其實很多,而她的年資才兩年要重新累積並不可惜,甚至我也提供她可以找到不差的同性質工作的一些管道(說真的薪水沒有和她現在那份差很多),最重要的是,她才三十出頭,不趁現在投資自己要等到什麼時候?雖然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但職場卻沒辦法等你那麼久啊!更何況,現在的工作已經把你的身體搞壞了,那還需要考慮什麼呢?

所以,我和她分享了這句話:Sometimes you have to move out to move up.

後來,她仍然不時會在上課前一小時取消課程,因為她還有公司的工作沒趕完。於是我請她先暫停課程,好好思考一下究竟她要的是什麼,否則不斷地重複沒有效率的「上課/下課/沒複習/取消上課」的迴圈,除了浪費時間和金錢之外,實在沒有什麼意義;坦白說,也對我造成了困擾,因為我的時間已經留給她了,卻又常常被臨時取消。總之,這堂課結束了,而就我所知,她依然繼續著每天把氣力用盡的生活。

 

不知道有多少人玩過「滑容道」這個遊戲?一盤方塊棋中只有一個空缺,任何方塊如果要移動到其它位置,必須先移動空缺旁邊的那塊,製造出空間給下一塊棋,透過移動那個空缺,一格一格地把棋移動到想要的位置。
Sometimes you have to move out to move up. 
這句話其實充滿了畫面。

要向上移動?請先離開現在的位置。

(碎嘴:這句話根本就出自這遊戲嘛!)

 

Ladies and Gentlemen, I give you…… Ying.

歲末年終和新年新希望的網路會話班優惠活動

此網站停止更新,未來所有新文章和教學影片都會張貼到新網站 上課囉 。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大家好,我是Ying,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入行14年,教學對象橫跨幼稚園孩童到公司主管,也帶團體的多益班,甚至幫人力仲介公司要中介到加拿大的菲律賓朋友們上過會話課。由於授課對象九成是one on one的家教課。我的教學只有唯一特色:完全為學員量身打造專屬課程(細節後補)。

初次見面的自我介紹,就讓Ying利用幾個最常被問及的問題來進行吧!

 

Q1. 既然不是英文系所出身,為什麼可以教英文?

這是許多人的邏輯,這樣的想法其實很需要被挑戰,大家想想:蔡依林是輔大英文系的,但是她的舞蹈和舞台功力並不是輔大英文系給她的;蕭敬騰的唱功不是任何一間學校培養出來的,而林依晨自然清新的演技根本不是來自科班的訓練。這三個例子是要各位思考:一件事要做得好,非得要從什麼學校岀身嗎?決心把事情做好的態度是不是更重要?

英文要好,不需要去唸英文系,需要的是大量的時間、正確的方法,以及不怕錯誤的勇氣;而英文要「教得好」,需要的也不是某某大學英文系所畢業的學歷,而是:

  • 定位能力:能夠找出學生學不好的盲點所在。
  • 對症下藥:然後給出合適的學習方式。
  • 表達能力:傳遞出去的東西學生聽得懂(不然你自己看教科書就好了要老師幹嘛)。
  • 極大的求知欲及對生活的熱情:語言是活的、會隨時代進歩的,一個好老師亦然。

以上四個必要條件唯有靠「經驗」和「決心把事情做好的態度」才能取得,不是從台大外文系畢業就隨證書附送的。

 

Q2. 妳的英文是怎麼練出來的?

如同前段所提到的,英文要好,只需要「時間+方法+勇氣」即可。正確的方法因人而異,對我而言,適合我的正確方法就是「從需求和興趣下手」。

其實我的英文到高中都是差的,對句子結構的知識很有限,字彙量不多,甚至連開口說都沒什麼機會,都已經高二了還在聽「大家說英語」(你沒看錯,是大家說英語,不是空中英語教室)。但我知道我的英文差勁是因為遇錯老師,高中時我們班的英文老師就是那種爸媽口中「快要退休的有鄉音的老人家」,這種狀況下要英文好真的很難吧?!但因為父母不會給壓力,所以我並不討厭英文。上大學之後,系上有幾堂課的教授堅持考試時一定用英文出題,當同學都在讀中譯本時,我則務求理解原文課本的用字用句,畢竟要看得懂題目才寫出得答案不是嗎?從不能理解的句子中摸索,查文法書查字典,發現原來有時候差一個字竟然可以差這麼多,一個句型和另一個句型之間竟然常常有很微妙的關係,覺得讀英文跟玩益智遊戲一樣,有一種樂趣。四年訓練下來,因為英文好à專業科目才考得好,對英文又更有興趣了,於是開始更為大量的接觸英文。花了四年,證明對企管沒有興趣,畢業隔年跑了一趟美國,當時因為醉心於舞台劇,決定要去紐約大看特看百老匯和外百老匯的戲,為了不要浪費錢,決心不管看什麼戲一定要能聽懂七、八成,所以認真拜讀了和(外)百老匯相關的英文資訊、文章、戲評,做足了功課。用興趣做支撐絕對不會有錯。

再來就是憑藉著對英文的興趣,把大量的英文佈入生活中:看大量的影集、讀大量的文章和原文小說,遇到我覺得有趣的、喜歡的、奇妙的語句我會反覆唸誦個十幾二十遍,因為覺得總會有可以用到的時候。另外,當你大量的做我上述提的事情,會發現很多句子和單詞根本不斷地重覆出現,想不記得都很難。

至於實戰口語能力,老實說我沒有在這一點遇到困難過,因為在我身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不敢開口」的情況。說錯沒有什麼了不起,說錯了如果被指正更好,那麼我反而會把正確的說法記得更清楚。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我抱持的想法就是把腦袋裡能用的材料都翻遍、把話說清楚、不要讓對方誤會,如此而已。如果各位當中有害怕開口的狀況,估計完全就是心理障礙;對一個外國人而言,既然你的母語不是英語,說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們根本不會挑剔或嘲笑。發音和語調的部份,端看你想練得多道地?因為覺得學習語言很有趣,所以我會用模仿的方式讓學習更有趣,模仿北美腔一陣子,就改模仿英國腔,我覺得好玩。至於有必要練到那樣才能和外國人溝通嗎?當然不用,你的口音再怎麼不道地,應該都會發得比印度人準確吧?所以放開心胸大聲開口才是最重要的。

 

Q3. 妳的英文有多好?妳考過哪些證照嗎?

「證照層面」:多益,聽讀975/990 +說寫180/200。
很多人愛看證照成績,所以我還是去考了,不是很高分(這麼說是因為總是有人認為要考滿分才能當老師,雖然我真心認為會考試不代表很會教),但我想,只要你的目標不是990,我的程度對你應該已經有幫助。
「口語層面」:儘管我個人不覺得,卻常常被人誤會是從小在國外長大或混血兒(當然不是指外表啦),也有幾次被外國朋友問究竟英語是在哪兒學的?怎麼聽起來完全和他們沒兩樣?這一類的。附上一段個人的語音檔,各位可以自行主觀判斷。

 

Q4. 請說說妳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我的教學理念很單純:就是「個人特製化教學」。你要學什麼?為什麼?請先對這兩個問題思考清楚,然後我就「給你你要的」。

幾乎我的每一個學生使用的教材都不同,上課的方式也不同,因為他們需要的都不一樣。針對考試有針對考試的上法、激發興趣有激發興趣的方式、加強聽力有加強聽力的規劃、提昇口語能力的密訣也絕對不是單純「我陪你說話」就會有效。

所有的教材都只是輔助,重點是「怎麼上?怎麼帶?怎麼整合?怎麼引導學生把input用成output?這堂課學生該學會什麼?這一堂課學生的個性、學習特性、學習目標,適合什麼形式的課堂活動或練習?如果是多重化的練習,怎麼進行才能有堆疊的加乘學習效果?」

除了教材、上課的帶法,還要考慮學生的性格。對,這也是構成一項有效學習的重要因素。不是就「上課」這麼簡單,OK?6歲小孩有6歲小孩適合的學法(不要以為就是唱唱跳跳,這樣有效的話,我不會遇到一堆父母,砸大錢讓孩子上雙語幼稚園最後卻還得找家教),青少年有青少年的教法(當維特有了煩惱,你以為他還能專心上課嗎?他的煩惱會直接影響學習成效),考證照有考證照的撇歩要傳授、想全面提昇實力的人也有不同的帶法……,重點來了,不管哪一種,我都要想辦法在達到目標的同時讓他們「把底子打穩」。

要設計出適合一個學生的課程,要花很多腦力去思考、去想,每一次上完課後,也要花很多時間省思、調整。為了執行我想出來的課程方案,除了市面上買得到的教材,我還必須自製各式各樣的教具、講義、檢測卷、遊戲和活動;每一次上課都要銜接前一堂課的學習,也要思考下一堂課的進度,課與課之間最後形成一套系統,而那套系統專屬於單一位學生。這些最後的整合,呈現在我坐你身邊的那兩小時裡,那才是你的學費真正買到的課程。當你花兩個小時的費用上課,我花的不只是那坐在你身邊的兩個小時。

各個請千萬記得我們的一個重要前提:英文要學好,需要「時間+方法+勇氣」,所以千萬不要跟我說你想要速成的訣竅,因為沒有這種東西──原則上我會根據你的需求,設計或規畫出適合你的課程,也許會直接使用市面上的教材,也很可能完全由我來設計與製作教材,重點是要適合你。即使是使用現成的教材,教法也會因人而異,補充的東西或深或淺或多或少,要看學員的狀況。

舉例來說,我的一個學生是今年剛升國中的12歲小女生。她的課程核心是口語練習,由於她已經具備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所以我們的上課重點是增加她的字彙量、使用句型,以及讓她大量開口。她非常喜歡韓國天團BIGBANG,所以我們最近上課所使用的教材是由Ying自己編排、為期7週的The BIGBANG Course。教材雖然由Ying編排成完整的課次,文章卻是取材自網路,這麼做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當妳上網查閱資料時,這樣的內容、這種程度的字彙及句型就是外國人日常生活在用的,外國人都這樣用這樣說,所以我們學這些。事實證明,搭配令妳有興趣有熱情的內容時,難的東西往往會簡單好幾倍;在某堂課所我們閱讀了2篇以BIGBANG中的成員G-Dragon為主題的文章,內容很多,課程結束後,我問了她這個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G-Dragon?
附上的錄音檔,就是她在吸收完兩篇文章的重點後所做的回答。

其中當然不免有一些錯誤,但是口說練習首重流暢度及表達力,所有的錯誤都可以事後再檢討、慢慢改善。

另外也附上部份的特製講義照片:

前三堂課的講義(部份)

The BIGBANG Course

Image

The BIGBANG Course

如果你的學習目標是考證照,那麼請千萬準備好你的心態:要拚。準備考試和用興趣培養實力是不一樣的兩種目標,前者的成就絕對是伴隨著痛苦來的,不像後者是歡樂多於淚水;但如果你給自己的時間很充裕,那麼要一邊開心學習一邊準備考試還是可能的。我會視你的程度幫你規劃課程、磨你的考試技巧、找出你的強弱項及原地踏歩的原因。可是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的程度目前在350,請不要跟我說三個月後拿800,我們築夢要踏實,好嗎?老師不是神,無法推翻「時間+方法+勇氣」的三法則,在這三法則具備的狀況下,老師的功能是減輕你的痛苦、擊碎令你難以理解的文法高牆,以及縮短本來需要更長的時間。

 

想分享的其實還很多,但今天好像已經篇幅很長,改天再分享吧!

附上Ying的近照一張。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