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Gina小老師來教你文法~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完成式、被動式

歲末年終和新年新希望的網路會話班優惠活動

此網站停止更新,未來所有新文章和教學影片都會張貼到新網站 上課囉 。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12歲的Gina小老師來教你文法~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完成式、被動式

英文和中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英文有時態,同時完成式和被動式的概念也很重要。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完成式、被動式,這五個英文文法,是最重要的概念,但很多台灣人常常搞錯或弄不清楚,今天就讓12歲的Gina小老師來告訴大家這些文法的用法。

不要小看她才12歲,不過她已經學習英文有超過2100小時以上的時間了。他現在才國小6六年級,今年要畢業,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她幾乎確定一輩子都不需要為英文所煩惱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那非常有遠見的父母,早在他幼稚園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英文教育。他從幼稚園中班就開始每天接觸全英文的課程,幼稚園每天2~3小時的全英文課程,一個禮拜5天,一個學期將進20周。每天2小時x一個禮拜5天x一學期20周=每學期200小時英文總學習時數。一年兩個學期,所以他在幼稚園一年就學習將近400小時的英文。他幼稚園就這樣念了2年,所以總時數就已經將近800小時。

進入國小以後,每天上課1.5小時x一個禮拜上5天課x一學期20周=每學期150小時英文總學習時數。一年2個學期,所以一年總共300小時英文學習時數,連續不間斷學習了6年,英文6年總學習時數來到1800小時,若在加上幼稚園的800小時,他在12歲的年紀,英文總學習時數已經高達2600小時,請問這樣的小朋友英文怎麼可能會不好?

新一代小朋友的英文能力好的超乎你的想像!

學英文的正確觀念-10000小時專家(必讀)

若你想度某個領域有個基本的認識,每個人最起碼也應該先花費1000小時在該領域上面,3000小時你就可以成為國內該領域的專家,10000小時就可以成為世界級的專家。(不過這裡談到的都是最低標準)

任何領域:

1000小時,所有的基礎認識大多完善

3000小時,國內該領域的專家

10000小時,該領域世界級的專家

小孩英語教育要趁早,國小3年級以後要能把英文學的很棒而且口音腔調都學得不錯的機率很少,語言教育一定要趁早,而且要花大量的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趁他們年紀小就把基礎都打好,長大後就完全不用煩惱。

「興趣式學習英文法」(Interest Based Learning),Cups 歌曲唱歌學英文

歲末年終和新年新希望的網路會話班優惠活動

此網站停止更新,未來所有新文章和教學影片都會張貼到新網站 上課囉 。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我說過好多次,要從「興趣」開始學英文。我可以大膽地告訴你,學英文除了上課你要認真學習外,更重要的是,下課後你做了什麼與英文有關的事。你會去聽英文歌嗎? 你會去看英文的電視影集嗎? 你會用英文看電影?  你會去念英文原文小說嗎? 你會看英文原文文章嗎?

「興趣式學習英文法」(Interest Based Learning)是我教學10多 年來發現在最要的英文學習法,也就是說,你學英文只有一個方式能把他學好,就是把它變成一個興趣,讓你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習不在是個痛苦的過程。你在從事你的興趣的時候,你是感覺高興還是痛苦呢?

看看這幾個12歲的小孩是如何在課後自我學習,自動自發去練習英文歌曲Cups,他們自得其樂,學習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發酵。

 

東方教育和西方教育差別之我見~沒有「標準答案」、只需要「一項專精」、「追隨熱情」

歲末年終和新年新希望的網路會話班優惠活動

此網站停止更新,未來所有新文章和教學影片都會張貼到新網站 上課囉 。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記得以前在澳洲唸高中的時候,選修了一堂美術課,在這堂美術課中,我的美術老師要求我們做一份期末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我們必須要去調查18世紀的藝術繪畫風格,並針對那時的藝術繪畫風格寫出一份自己的評估報告。記得那位美術老師開了一系列的書單, 大約總共有六本書左右,而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去當地圖書館,把那六本書借出來,並仔細研讀, 最後呈交一份自己的心得報告。接著我就跟著當時的同學,一起到了圖書館,把那六本書借出來,記得在看的那六本書之後,其中有三個作者他們針對當時的藝術繪畫風格有著相同的看法,另外三個作者則有著幾乎完全不同的意見。這個時候,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因為老師開給我的書單裡面,六本書的作者總共分成兩派,有些人持正面的意見,有些人持反對的意見,我完全不知道要以那一派的意見為主軸,因為在去澳洲唸高中之前,我都是在台灣受教育的,而台灣所有的教育方式,任何的問題都一定有一個「標準答案」!我們當學生的任務只是把那個標準答案給記起來,我們不會一直去詢問老師這個標準答案是如何形成的,而台灣所有的教育制度所採用的「考試方式」,也只是在訓練學生記住「標準答案」。學生記住的標準答案越多,他的學期成績就越高。我們從來沒有被訓練去思考這個標準答案是如何形成的。

所以當我在澳洲,面對我高中美術老師給我們這個學期報告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要如何著手,因為在老師所給的相關參考書籍裡面,我找不到標準答案?我非常的困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我問了我的高中同學們該如何寫這份報告,他們也不是非常的清楚。於是最後,我記得我選定了兩本書,作者間彼此的意見不是非常的相同,然後從書裡面,挑出了幾段作者寫的重點,並把它抄進了我的報告,最後選定的其中一個作者的觀點,當作我的結論,就這樣我把這份報告完成了。

到了報告發表的那一天,我記得那位美術老師要我們一個個地上台去做報告,每一個同學寫的內容都不太一樣,大家都有不同的觀點,有些人是持正面的態度,有些人是持反面的態度,印象中那位美術老師,並不會去否定每個人的報告內容,他只會不斷地一直向我們詢問,我們是如何得到這份觀點。並在得知我們的結論之後,他也不會去講評這是對或是錯,但他會去理解我們是如何得到這份觀點的邏輯,幫助我們了解我們自己的邏輯是否正確,但卻不會針對我們的結論去決定對錯,也就是說這是一份沒有「標準答案」的報告,你的研究方向和參考書籍會決定你的「標準答案」,這位美術老師注重的是你的思考邏輯,而不是你的「標準答案」。這對在高中以前都在台灣接受「標準答案」教育的我,是一項不小的衝擊。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發現,原來學校的老師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且他們比較重視的是「如何得到標準答案的過程」。 繼續閱讀